加利福尼亞山景城——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些天文學家一直在探尋星際中的智慧生命,探尋我們的同伴。他們為此架設朝向天空的大型無線電天線,以期捕獲來自科技先進的世界的信號。人們稱這一探索計劃為“地外文明搜尋計劃”(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簡稱SETI)。
不過,現在有一些研究者建議,我們不能只是側耳傾聽,等待外星人的召喚,而要做更多、更積極的努力,主動傳遞出自己的信息,鼓勵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做出回應。這是個簡單的想法,如同向浩瀚的宇宙扔一隻瓶子。不過最近,被稱作“主動探尋地外文明”的想法引發了諸多討論,刮起了一場爭議的風暴,甚至蔓延到了學術界。
一些天文學家一直在探尋星際中的智慧生命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向遠在萬億英里之外的世界發送信息會驟然成為熱點話題?答案很簡單,因為現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廣泛宣示人類的存在可能會對我們的星球造成致命威脅。
洩露人類的存在可能會激起來自太空的侵略行動
原因在於:儘管尚未有人能給出存在地外生命的確鑿證據,但過去兩年間,天文學家們瞭解到,我們的銀河系遍佈著數以百億的宜居星球。因此,讓人相信只有地球產生了智慧生命就等於堅持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全然是一塊奇跡之地。科學家不喜歡這種假設。
地球以外很可能存在外星人。這種認識引起一些人呼籲發出廣播信號,意在引發至少與最近星系的交流。不過,我們對外星人的動機和行為一無所知。因此可以想像,洩露人類的存在可能會激起來自太空的侵略行動。
向地外發送廣播信號就像“在叢林中大聲叫喊”,如果你不知道周圍存在著什麼,那麼這樣做可能很不明智。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便暗示過這種危險——他指出,在地球上,如果較落後社會引起了較先進社會的注意,那對前者來說很少是件好事。
過去,我們從來沒有這種擔心。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家設想過用點亮燈盞和大量燃油的方式與設若存在的火星人取得聯繫。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問候賀卡栓牢在航天器上,並隨航天器離開太陽系、在恆星之間的廣闊空間漫遊。
“先驅者”號和“旅行者”號探測器則攜帶鍍金鋁板和鍍金銅質唱片,承載著人類長什麼模樣和地球位於何方的信息,還包括一個人類文化的小樣本。
上述這些信息的傳遞速度與火箭相同。不過1974年,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用大型無線電天線發送了一個3分鐘的編碼圖片符號,運行速度已達光速,比之前的信息快2萬倍。
人類收到外星人消息
更近期發送的無線電信息有:美國宇航局向北極星傳送的一支甲殼蟲樂隊的歌,向北斗星座一個行星系發送的一段“立體脆”食品廣告,以及通過在克里米亞的一部天線向近地恆星發送的一系列無線電信號。
在大多數人認為外星人不過是好萊塢的噱頭的時代
在大多數人認為外星人不過是好萊塢的噱頭的時代,人們很容易對這些怪怪的選擇不以為然。但如果真的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我們難道不應當發送比流行音樂和小吃零食更有助益的信息嗎?深思熟慮後發送的信息應當能代表全體人類——而不能迴避誰可以代表地球這一重要問題。
所以,最近就“主動探尋地外文明”的好處方面,有討論會開始向社會科學家尋求意見。諸多擔憂中有一條,是否要誠實展現人類醜陋的一面。我們需要告訴地外文明我們有戰爭和不公正現象嗎?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這種擔憂過慮了。能接收到地球無線電信息的社會必定處在比我們先進至少幾世紀的發展水平。他們對人類的不良行為產生的憤怒不會比歷史學家發現巴比倫人自相殘殺更嚴重。認為只要對他們掩蓋我們不光彩的一面,就可以降低他們加害我們的動機,這種想法似乎太天真。如果確有危險存在,我們不太可能通過文過飾非把這種危險消除。
一種更好的做法,是先認識到離我們最近的地外智慧生命可能至少也隔著幾十光年的距離。即使主動SETI的行為引起了一個回應,那也不會是順暢的聊天。簡單的一問一答也要幾十年。這意味著,我們要放棄以前那種“問候卡”式的信號發送模式,向外星人發送大數據。
比如,我們可以發送互聯網內容。文本、圖片、視頻和音頻彙編的大型數據庫可以讓聰明的外星人破解更多有關人類社會的信息,甚至思考出一些用手頭資料能夠解答的問題。採用無線電廣播發射機傳送網絡信息需要幾個月時間;而用強激光傳送這些數據只需幾天,很像用光導纖維傳輸。
向地外傳送信息乃至大量信息,從技術角度來講是可行的
向地外傳送信息乃至大量信息,從技術角度來講是可行的。不過,要不要向地外發送信息還是一個爭議極大的問題。誰來做這個決定?我們完全可以讓公眾參與決策,但這並不能解決安全問題。即便多數人願意發送信息,那就能消除潛在危險了嗎?
由於無法測量這種危險,一些批評者提出,考慮到主動尋找地外文明可能造成的威脅,我們寧可慎重,應當禁止向外太空進行大功率傳輸。事實上,加州一小部分學者已經就此起草了請願書,呼籲這麼做。
主動尋找地外文明可能對人類自身造成威脅
這種做法雖謹慎,卻也不是萬無一失。技術發達程度足以威脅我們的地外文明必定擁有比我們更大的天線等強大設備,能夠接收二戰以來人類發送的雜亂的電視信號和無線電信號。我們已經在對著叢林大喊了,只不過音量沒有主動發送的信號那麼大。但危險生物的耳朵也可能很尖。
此外,如果禁止高功率設備向天空發射信號,我們顯然就阻斷了未來技術的發展,研製不出在航空飛行及追蹤危險小行星領域性能更加優越的雷達。我們真的要就此束縛後世兒孫的發展嗎?
是否應當開展主動SETI還沒有定論。這麼做的好處——瞭解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只是一種假設,但其風險也是假設。但就個人而言,我會猶豫是否讓一種只有猜想做基礎的疑神疑鬼心理束縛住我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的行動。宇宙在召喚,我們應該能做得更好,而不是讓未來一代人看到星星就陷入無盡的恐懼戰慄中。
宇宙中5大神秘信號 外星人曾呼叫人類
第五名 洛裡默爆發
在天文學家分析了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所採集的數據後,於2007年首次發現所謂的“洛裡默爆發”。研究小組檢測到一段持續5毫秒的高強度電暴,這段錄製於2001年的電波來自數十億光年外的神秘源頭,分析結果顯示最高頻率最先抵達,這表明信號捕獲前穿越了銀河系以外的星際介質。
該信號起初被認為來自地球,而沒受到重視,但在2013年,研究人員宣稱發現了4段相似的射電脈衝。其放射源頭位於50至110億光年以外,而信號產生時所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太陽4個月釋放的總量。雖然源頭依然未知,但根據光線傳播時間理論,這些信號可能來自於類似中子星的緻密星體或其附近,又或者是磁星的超級耀斑。
洛裡默爆發
第四名 消失的宇航員
1961年4月12號,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號載人飛船,完成了繞地飛行,從而成為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但有些人稱加加林只能算是首位生還的宇航員,還有些宇航員在太空發射中一去不返。
消失的宇航員
該理論有朱迪卡和科爾德兩兄弟製作的錄音作為支持,他們是一對來自意大利的業餘無限電通訊員。這對兄弟聲稱收聽到了來自蘇聯秘密航天任務的無線電通信,似乎是說一名女性宇航員在返回大氣時失事。他們還聽到了來自受困飛船的微弱求救信號,隨著飛船逐漸遠離地球,信號變得愈來愈弱,而事故發生在加加林正式飛行的4個月前。
第三名 宇宙巨響
當將絕對輻射計懸掛在高飛的氣球上,在高空搜尋來自宇宙第一代恆星的微弱熱量信號時。這種用於宇宙學,天體物理學以及漫輻射的儀器,探測到了神秘而洪亮的宇宙射頻噪聲。
這個來自遙遠的宇宙邊緣的信號,比預計的要響亮得多,測量結果顯示它的信號強度,是宇宙中所有已知射電信號總和的六倍。儘管天文學家已經排除了已知的射電源,比如原恆星和射電星系,但該信號的源頭仍然未知。
宇宙巨響
第二名 射電源 SHGb02+14a
在2003年SETI計劃的天文學家把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對準了200個地外玩命的最佳候選信號,所有信號中只有SHGb02+14a這一信號重現了。
射電源 SHGb02+14a
該信號在約1420兆赫茲的頻率探測到3次,而這正好是氫氣吸收和輻射能量的主頻率之一,同時也是電磁波譜中外星人廣播的可能頻段。SHGb02+14a被定位於雙魚座和白羊座之間,距其源頭1000光年內不存在任何星體,而它的真正源頭還有待發現。
第一名 “哇”信號
1977年8月15日,一項在大耳朵射電望遠鏡的SETI計劃在人馬座x星團附近探測到一段強烈的窄頻射電信號。
信號的發現者傑瑞.伊曼圈點了信號的電腦打印圖,並在頁邊寫下“哇!”打印圖上的每個數字代表著從0到35到射電信號強度,當信號強度超過9時用字母表示,在持續72秒的探測時間內,信號逐漸增強,並在字母U處達到峰值,比外太空噪聲強度高整整30倍,信號頻段非常集中,且極為接近1420兆赫茲的頻率,因為它被認為是最有可能來自外星智能的信號。
“哇”信號
“wow”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