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球是怎樣形成的六大學說之謎

  實際上,早在18世紀,法國生物學家布封就以他的“彗星碰撞說”打破了神學的禁錮.然而,人們也許還不知進,隨粉科學的進步,關於地球成因的學說已多達十多種。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最重要的六大學說:

  1.彗星碰撞說:這種學說認為很久很久以前,一顆彗星進入太陽內,從太陽上面打下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幾個不同行星(1749年).

  2.隕星說:這種學說認為限星積聚形成太陽和行星(1755年,康德在《宇宙發展史概論》中提出的)。

  3.宇宙星雲說:17%年,由法國人拉普拉斯在《宇宙體系論》中提出,他認為星雲(塵埃)積聚,產生太陽,太陽排出氣體物質而形成行星.

  4.雙星說:這種學說認為除太陽之外,曾經有過第二顆恆星,所有行星都是由這穎恆星產生的.

  5.行星平面說:這種學說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個平面上統太陽轉,因而太陽系才能由原始的星雲盤繞而產生。

  6.衛星說:這種學說認為海王星、地球和土星的衛星大小相等.也可能存在過數百個同月球一樣大的天休,它們構成了大陽系,而我們已知的衛星則是被遺留下來的“未被利用的’材料。
  在以上眾多的學說當中,康德的隕星假說與拉普拉斯的宇宙星雲說,雖然在具體說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認為太陽系起源於瀰漫物質《星雲).因此,後來把這個假說統稱為康德—拉普拉斯假說,而且被相當多的科學家所認可。

  但隨粉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星雲假說’也基露了不少不能自圈其說的新問題:如逆行衛星和角動量分佈異常問題.根據天文學家觀察到的事實,在太陽系的系統內,太陽本身質量占太陽系總質,的99.87%,角動,只佔0.73%。而其他九大行星及所有的衛星、彗星、流星群等總共只佔太陽系總質量的0.13%,但它們的角動量卻佔99.27%.這個奇特現象,天文學上稱為太陽系角動,分佈異常問題。星雲說對產生這種分佈異常的原因“束手無策’。

  另外,現代宇航科學發現越來越多的大空星體互相碰攏的現象,1979年8月30日,美國的一顆衛星P78 -1拍攝到了一個罕見的現象:一顆彗星以每秒560千米的高速一頭栽入了太陽的烈焰中.照片清晰地記錄了彗星衝向太陽並被吞噬的悄景,12,J%時以後,彗星就無影無蹤了。

  1887年,也發生了一次"太空車禍",人們觀測到一顆彗星在行經近日點時,彗頭被太陽吞噬.1945年,也有一顆彗星在近日點“失蹤’.

  前蘇聯天文學家沙弗洛諾夫還認為,地球之所以側著身子圍繞太陽轉,是地球形成1億年後被一顆直徑1000千米、重達10',億噸的小行星挽斜的……

  既然宇宙間存在天體相撞的事實,那麼,布封的“彗星磷撞說’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於是新的災變說應運而生。

  今天,地球起源的學說層出不窮,但地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仍是一個謎。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