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隱身斗篷在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中時常出現,披上隱身斗篷的人物角色可實現隱身效果。
有些隱身斗篷可讓別人無法看見,但在紅外波段上卻能顯露出原型,這說明此種隱身斗篷只能對可見光隱身。
現實生活中隱身斗篷的原理也已經問世,阻止光線從任何一處反射,讓對方無法察覺到物體的形狀和顏色,製造隱身斗篷的關鍵在於材料,也就是光線從空氣進入何種介質之中。
如果這樣的介質有助使光線發生偏振,那麼物體就變得更容易隱藏。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漫射光散射介質測試新型隱身衣,這種介質在生活中較為常見,比如霧、磨砂玻璃窗。如果光線進入該介質中,光就不再具有線性傳播的特點,會被介質中的顆粒“遮擋”而發生散射。
對此,本項研究的第一作者Robert Schittny認為入射光線在接觸這種介質後發生了散射,而介質背後的物體就實現了隱形,而且這種隱身斗篷的結構更加簡單。
為了驗證漫射介質對物體隱身性能的效果,研究人員使用了有機玻璃箱作為測試工具,其被填充了白色混濁的液體。
而其內部的金屬圓柱體和直徑為數厘米的球體作為試驗對象,塗上了白色的塗料觀察其對光線的散射效果。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被稱為PDMS的有機硅材料作為被測物體的外殼,並將一定濃度的散射顆粒加入,這就會使得物體周圍的光幾乎會完全繞過物體,使得外界看不到該物體,實現了隱形。
Robert Schittny認為空氣介質中的理想光學隱身斗篷存在缺陷,其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提到的光速上限,光線在該介質中散射了數次,因此使用何種介質是隱身斗篷能否實現的關鍵。
此前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已經對有機硅材料進行了測試,其主要在紅外波段上具有一定的隱身效果,而本次測試的光學隱身技術使得這款隱身斗篷具備了較強的隱身功能,不僅可讓對方看不到你,還能躲避紅外成像儀的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