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登月驚天內幕:打擊地球敵對目標

  嫦娥奔月】

  揭秘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工程催生了3000多項新技術,其中1000多項轉為民用,包括商品條形碼技術、彩超技術等。如今,作為我國動力、測控、能源、通訊等多領域高水平的代表,嫦娥三號探月工程有何意義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對此,多名專家認為,此次探月應用的各種高精技術在軍用和民用領域都大有用武之地,而探月的成果也將非常可觀。

  □軍用領域

  制導技術可用於研製導彈

  探月工程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1日表示,在此次發射任務中,嫦娥三號要一次入軌,直接進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發射時出現一點偏差就將出現很大失誤。

  姜傑稱,為了保證發射精度,擔負運載嫦娥三號任務的長三乙改進型火箭首次採用了雙激光慣組加衛星導航修正復合制導方式,確保火箭精確入軌。

  復合制導指的是採用多種制導方式制導,通常只適用於中程以上導彈,我國的紅旗9防空導彈就應用了該技術。

嫦娥三號

  姜傑解釋說,雙激光慣組平台是一個內測裝置,就像人的“小腦”一樣,它借助陀螺等敏感器判斷火箭的飛行姿態,並利用數字化方程模式計算出如何校正,同時利用其慣性環境,確保火箭不偏離預定的軌道。

  “在此基礎上,嫦娥三號增加了衛星導航修正裝置。”姜傑介紹,因為雙激光慣組平台是內測設備,如果在火箭運行過程出現系統誤差導致火箭飛行軌道異常,衛星導航修正裝置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對此,軍事專家李大光稱,嫦娥三號的制導技術非常先進,無論是遙控制導,還是動力系統都可能會應用到我國的導彈研製。

  月球上可建導彈發射基地

  昨天,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中心相關專家透露,探月的最終目標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載人基地。中科院公佈的2050年科技發展路線圖也指出,我國將在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在2050年前後,載人從月球基地飛向更遠的行星,具備載人登火星能力。

  專家稱,未來可在月球上建武器試驗場、軍用火箭燃料庫和導彈發射基地,打擊地球上敵對的軍事目標,不用擔心遭敵人攻擊,美國很早就想通過控制月球來控制地球了。

  □民用領域

  隔熱技術可用於製造熱水器

  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研製出了2000多種新材料,其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引領下研製完成的。航天部門對材料的要求很高,因而引領了材料技術的研製。例如,太陽能熱水器就應用了航天隔熱技術來進行保溫。

嫦娥三號

  他表示,月球上溫度變化很大,要求嫦娥三號所用的材料具有輕型、對溫度耐受力強的特點,這些新型材料今後均可轉為民用。另外,嫦娥三號用到的新材料、遙操作技術也可運用於智能機器人製造、汽車製造等方面。

  專家表示,月球比地球穩定得多,並擁有弱重力、高潔淨的特殊自然條件和自然環境,適合開展物理和生命科學實驗,因而可以生產一些地球上無法生產的東西,比如昂貴的生物製品、藥品以及很多特殊材料。

  □航空領域

  可為人類飛向火星開道鋪路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介紹,月球未來將成為豐足的能源基地。他說:“月球上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資源。月球表面的太陽能能量密度比地球大得多。月球的土壤層蘊藏有極其豐富的氦-3資源,氦-3是受控核聚變的原料,月球上氦-3的資源量大約有100多萬噸,至少可以解決一萬年以上人類社會對能源的需求。”

  另據相關專家表示,隨著資源利用能力提高,人們將可在月球上建火箭燃料加工廠,或者建“加油站”,從而大大降低航天運輸的費用,使載人航天飛行更經濟更方便。

嫦娥三號

  另外,月球是開展月基天文觀測和科學試驗的基地,也可成為人類進行深空探測的轉運站。在月球上,航天器只需用很小的推力,即很少的火箭燃料和很低的成本就能擺脫月球的引力前往別的星球。美國的“太空探索構想”就是先到達月球,然後再飛往火星。因此,月球將成為人類飛向火星、開展深空探測和探索太陽系的一個天然航天港。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