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手機依賴症”這個詞語的時候,大家有什麼想法呢?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手機也越來越新穎了,那麼就會有有人患上了“手機依賴症”,那麼手機依賴症是什麼樣的一個症狀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走路、上廁所、洗澡時候都要拿著手機,睡覺前還在刷微博、醒來第一件事摸手機、沒有信號會抓狂、朋友聚會時自顧玩手機。
網友創作的一則“我想我們都得了一種病手機依賴症”系列漫畫,題材戳中現代人的痛點,引起網友強烈共鳴。在短短不到兩天的時間,漫畫就被轉發近3萬條。許多不經意發生在網友關於手機使用的生活場景,被@Ben旦旦通過詼諧的漫畫一一記錄在長圖裡。
這組漫畫既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對現代人生活的一個反思和溫馨警示。
隨著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快速滲透,手機也在不知不覺的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
小李說:“我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有沒有未接來電和短信。睡前再困,也要玩一會兒手機。排隊、等車的時候,都會玩手機。”
日前一網絡論壇進行了“手機依賴”的問卷調查,有97%的網民表示有隨身攜帶手機的習慣,而89%的人會因手機沒電、沒信號等問題而無法使用時感到焦躁不安。
網友發出這樣的感歎:“我覺得自己的生活簡直被手機'包圍',沒有手機我會特別不安!”他的感歎還受到“手機控”們的一致認同。
怎樣擺脫手機依賴症
1、中小學生最好不配手機
某醫院主任醫師呂寶才介紹,和其他類型的“上癮”相比,手機上癮的糾正更為容易些,人是否被手機“奴役”,關鍵在於自控能力的強弱決定。
“中小學生自制力不強,家長應該加強監管。”呂寶才表示,對於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長最好不要給其配備手機;如果給孩子配了手機,應該嚴格控制其手機上網流量,並約法三章,如上課時間不許玩手機等。
呂寶才建議說,由於中小學生的自制能力不強,家長們最好不要給孩子買功能太多的手機,最好的就是那種只能簡單的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手機,這樣可以人為地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手機對孩子們的影響。
2.將生活重心從手機上轉移
對於成年人,呂寶才建議大家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嘗試著離手機遠一點。“很多人上車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來玩,其實完全可以靜下心來,看看車外,放鬆一下身心。”
呂寶才表示,解決“手機依賴症”的關鍵在於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盡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要多在現實生活中積極與人交流,盡量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郊遊、健身等。如果對手機依賴過於嚴重,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3.試著不帶充電器
你可以嘗試不帶充電器,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這個很耗電)的時間,這個辦法很有效。換一個非智能手機,功能單一、無複雜操作……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