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和光電信息處理,是“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9個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的依托單位。
作為中國機器人事業的搖籃,在中國機器人事業發展史上創造了二十多個第一,引領中國機器人技術的研究發展。
目前,研究所設有10個研究室,10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
在四川蘆山地震搶險救援工作、大連新港發生輸油管溢油監測、撫順水毀輸電線路的勘察等工作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機器人學研究室李斌研究員介紹了仿生蛇形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自主爬行和靈巧避過障礙物;去年參加過蘆山地震災後搜救任務的可變形機器人可自主變換4種構型和爬坡。
機器人學研究室副主任劉連慶研究員展示了課題組在微納米技術與應用方面的最新成果。在水下條件實驗室,水下滑翔機和深海溢油事故處置機器人分別在9米深的水池中展示了升潛等功能。
在研究所南區飛行機器人實驗室,系列化旋翼無人機在現場展示了起飛、空中懸停和降落等關鍵動作;現場停放的長航程漫遊機器人在2012年成功完成了中國機器人在南極的首次30公里自主行走實驗,對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發揮了重要作用。
它是繼美國後,第二個在南亟亟地進行實地實驗的機器人
作為我國水下機器人研發領域的代表,瀋陽自動化所目前有兩個研究室開展水下機器人和海洋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推廣工作。海洋技術裝備研究室主要從事海洋技術基礎與應用技術研究、海洋裝備研發與推廣、海洋工程服務等工作,是國內最早開展水下機器人技術研發,並以此為核心研究方向的專業海洋技術裝備研發團隊。
自主水下機器人技術研究室專業從事自主水下機器人科學研究、工程應用、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工作,是目前國內唯一形成自主水下機器人系列產品的團隊。
我國首台6000米自主水下機器人CR-01、“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潛龍一號”等科研成果均出自瀋陽自動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