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談到電影與科技的關係,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特技製作。不過,這些並不是電影與科技關係的全部。
電影編導天馬行空的想像和科技人員孜孜不倦的追求,使電影與科技成為一對分割不開的“情侶”。
電影正在對科學發生影響,電影幻想中的各種高科技產品和場景,與人們的現實生活距離並不遙遠,有時只是一層銀幕之隔。
超級戰警 冷凍36年的毀滅者
1、“冷凍人”已成現實
“人體冷凍”是《超級戰警》等科幻電影的常見題材。《超級戰警》描繪了這樣的場景:2032年的美國南加州一片安詳和諧,直到一天冷凍囚禁35年的罪犯蒙·菲尼克斯被人突然釋放出來,這下子天下大亂。
“冷凍人”已成現實
女警官從電腦檔案中發現90年代的罪犯只有90年代的警察才能對付,於是也把警察斯巴頓解凍……
現實生活中,科學家們已經開始了冷凍人體的嘗試。澳大利亞生物學家菲利普·羅茲已獲得當局批准,建立澳洲第一個人體冷凍中心。他計劃建一個地下冷凍庫,在零下150度的液態氮中冷凍人的屍體。
這將是世界上第三個類似的中心。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冷凍人”起死回生,也沒有被解凍過。因為依據現行法律,只有在“客戶”被確認醫學死亡後,才能夠進入冷凍。
2、“半機械人”:人機嫁接技術或把人類引向永生
牛津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安德斯·桑德柏格及其同事正計劃通過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來繞過死亡,最終實現人類永生。
首先,他計劃將整個大腦中的內存,包括所有記憶和情感,都統統下載到一台電腦中。現在,他正在想辦法更好地瞭解人類大腦的結構。
尼爾·哈爾比森是世界上首個半機械人
為此,他開始對大腦進行超薄掃瞄。他先把大腦包埋在塑料中,然後用內置激光的相機和鑽石刀片在切片的同時來獲取大腦組織圖像。
“半機械人”
這只是桑德柏格計劃的冰山一角,在頭腦方面,他有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標。在芝加哥正在舉辦的第九屆世界超人協會(WTA)的年會上,桑德柏格公佈了他的超人計劃——利用如人工智能、基因改良和納米技術等高科技來繞過死亡,大大加速人類進化,並最終讓人類與機器結合,使我們實現永生。
桑德柏格表示,此設想雖然現在還不可能做到,但幾十年後的技術將確實可以做到。
3、“隱身人”即將現身
看過電影《哈利·波特》的觀眾可能會對哈利·波特那件神奇的“隱身斗篷”羨慕不已。
現在,兩組美國和英國的研究人員公開宣稱,他們找到了製作“隱身斗篷”的理論依據,正在研製一種奇特的材料製作這樣的隱形服裝。
“隱身人”即將現身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種材料可以控制光線以及物體周圍其他形式的電磁波,把它們轉換成看不見的東西。就像一條小河沿著一個平滑的大石頭流淌一樣,光線和其他形式的電磁波照射到衣服上後就順著衣服流走了。
透明人電影劇照
旁觀者無法在衣服上看到光線,一切都消失了。有關這一研究的詳細情況,發表在2006年5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科學家相信,在未來18個月內,這種新型材料將出現在大家面前。
4、“電子人”橫空出世
美國科幻影片《X檔案》中有這樣一段劇情:女主角史卡利被外星人綁架,當她被釋放之後,身體外觀看不出絲毫異樣,但她卻無法通過聯邦調查局的金屬探測安檢。
原來,外星人在她後頸植入了微型電腦芯片。
“電子人”橫空出世
多年來,英國雷丁大學教授沃維克一直醉心於人與計算機直接交流的研究。在他的要求下,醫生於2002年為他進行了一次“具有革命意義的”外科手術——在左手腕的切口中植入了一個3毫米見方的芯片。
沃維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子人”
芯片上100個像頭髮那樣細的電極與他的中樞神經連接起來。這些連接線與一個發射/接收裝置連接,該裝置能夠把神經信息用無線電信號從雷丁大學的實驗室發送到計算機上。沃維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子人”。
2005年,美國應用數據公司研製了一種比硬幣還小的芯片。它能植入人體,監控攜帶者的身體狀況,並可通過衛星定位系統準確定位攜帶者所處的位置。當患者心臟病突發時,芯片會觸發一個微小的全球定位收發器,它將患者所處的位置及身體狀況信息發送到地面接收站。
5、“克隆人”迎面走來
好萊塢很早就將英國作家瑪麗·雪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搬上了銀幕。影片描寫了一個叫弗蘭肯斯坦的年輕人對克隆人產生了興趣,最終不顧一切地開始克隆人的實驗。
有關克隆人的影片還有不少,在《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天賜靈嬰》、《人工智能》、《第六日》等影片中,都幻想了克隆人出現的場景。
“克隆人”迎面走來
從技術角度看,由於克隆羊和其他動物的克隆成功,克隆人的可行性向現實性邁進了一步。1998年,意大利醫生塞維裡諾·安蒂諾裡率先宣佈開始克隆人的實驗,隨後美國的生殖學家帕諾斯·扎沃斯也加入克隆人的行列,種種舉動著實讓各國政府捏了一把汗,紛紛出台政策禁止克隆人實驗。
克隆人或將成為必然
專家們認為,正像每一個人出生別無選擇一樣,第一個克隆人的誕生也是沒法控制和選擇的。科學家對於利益的追求和誘惑以及對未知世界探求的慾望,種種有形或無形的動力,以及技術本身的發展內在需要,已使克隆人成為必然。
6、“基因人”按需設計
“基因人”是科技進步的最突出的標誌之一,人們對之寄予無限希望,又對其有著無法把握的恐懼。這一切都在電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千鈞一髮》這部電影於1997年上映。影片描述未來世界中人可以決定遺傳基因,所有懷孕、出生,都在嚴格的基因控制之中。
“基因人”按需設計
現代科學證實,大約有45種不同的遺傳性異常可在胚胎被植入子宮前被檢查出來,對其進行針對性淘汰就可達到“設計”最健康嬰兒的目的。
“基因人”按需設計
2001年,美國芝加哥生育遺傳研究所的科學家宣佈,他們幫助來自紐約的一對夫婦懷孕,並生育一個沒有“利弗勞梅尼綜合征”的健康男嬰。
芝加哥大學遺傳學顧問懷特說,目前的研究集中在為那些受傷害危險較大的胎兒提供基因檢查,而不是要創造完美無缺或“超常”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