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月球何時不再是衛星?如果一項關於行星定義的新提議得到採納,月球將當之無愧地被視為一顆行星。
自2006年來,“行星”一詞的意義一直是人們不願提及的痛處。當時,在一番匆忙爭論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採納了一個新定義,即行星必須近乎球體,而且質量大到足以吸積或清除其軌道周圍的其他物體。
眾所周知,該定義將冥王星排除在外。“新視野”號探測器任務最近發現,冥王星是一個複雜程度令人驚歎的世界。
即便對賦予冥王星矮行星地位相當滿意的天文學家也對這一定義存在疑慮。其標準模糊,並僅適用於太陽系。因此,該定義在成文後便將在其他恆星周圍發現的數以千計的世界排除在外。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讓-呂克·馬戈說:“我想要一個既適用於太陽系也適用於外行星的分類法。”
目前,馬戈提出了一種數學定義。他在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本周於馬里蘭州國家港灣舉行的會議上概述了這一定義。他說:“我希望它是嚴謹且易於實施的,使我們不必等到星際旅行才能獲得高分辨率圖像。”
他計算出一個天體需要多少質量才能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關於清除軌道中物體的標準。超過這一臨界質量的行星將足以清除或吸積引力俘獲區內的任何較小物體。在恆星質量和行星軌道大小已知的情況下,能夠利用一個相當簡單的公式計算出這一臨界質量。
這一公式導致了一個奇怪的後果。馬戈將一對質量均超過這一臨界質量的繞軌天體定義為雙行星。因此,本網站在會議期間向馬戈提問如何界定地球和月球。在迅速掃了一眼圖表後,馬戈確認月球超過了臨界質量。因此,根據他提出的定義,月球也是一顆行星。
他還說:“但是,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小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尚未定義‘衛星’一詞。他們若對此作出定義,將影響其在雙行星和衛星方面的決定。”
在2018年於維也納召開的大會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有機會再次討論該問題。
至於太陽系其他天體,馬戈的標準令行星與矮行星間產生了巨大鴻溝。冥王星將保持其矮行星地位,因為它在柯伊伯帶中的夥伴太多了;最不像行星的火星的質量是具備軌道清除能力所需質量的50倍;而谷神星這顆矮行星的質量僅為所需質量的百分之幾。
這也意味著,除了少數幾個測量值尚不夠精確的特例,所有已知外行星都是貨真價實的行星。此外,馬戈的提議使“球體”這一存在問題的問題變得多餘了:任何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的天體都是如此巨大,以致其重力使之必然成為球體。
馬戈說:“當然,這只是一個提議。我不知道它是否會被認為有效,不管人們是喜歡它、討厭它或者是漠不關心。”
對於那些認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首先在軌道清除方面提出要求本身就是個錯誤的人,馬戈的提議肯定不會使他們感到滿意。麻省理工學院的理查德·賓澤爾更願接受早先提出的一項建議,即球體是主要標準--這將使更多天體成為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