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祖孫戀,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驚世駭俗。其實,讓人震撼的祖孫戀故事自古有之,尤其是發生在明朝時期的一對祖孫戀不僅情深意重超越世俗倫理,而且深刻影響了歷史的發展進程,改變了成千上萬人的命運走向,以致今天人們還要立像出書紀念這對祖孫戀的男女主角為歷史做出的貢獻。
眾所周知,明朝曾發生一對最著名的姐弟之間的戀情,這對姐弟戀男女主角分別是明憲宗朱見深與他的奶媽萬貞兒。朱見深還是在少年時代,其父明英宗朱祁鎮就被俘去了蒙古,朱見深幽居深宮,此時在身邊陪伴他的是比他大17歲的奶媽萬貞兒。
朱見深與萬貞兒在漫長的朝夕相處中日久生情,而當後來風雲變幻,朱見深登上大位成為大明皇帝之後,便不顧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對,將萬貞兒封為貴妃。萬貴妃雖然年長,卻獨霸龍床,寵冠後宮。後來,在萬貴妃死去不到一年,朱見深竟然思念成疾也終於追隨而去,成就了讓人匪夷所思的絕世戀情。
萬貞兒4歲進宮,從此便開始了宮女的生涯。年幼的萬貞兒十分懂事乖巧,深得明宣宗皇后孫氏的喜愛。到了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萬貞兒已經成了21歲的妙齡少女,她沒有如他父親希望的那樣得到皇上的寵愛,而被已成為太后的孫氏派去照顧年僅兩歲的皇太子朱見深。這是他們緣分的開始,幼小的太子從此以後與萬貞兒形影不離。萬貞兒在朱見深的眼中像姐姐,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種叫愛情的東西在年輕的太子心中萌發,他居然愛上了大他17歲的宮女萬貞兒,這樣的姐弟戀不僅為大明皇室所不容,即便是在當時的民間也飽受詬病。
而就在朱見深和萬貞兒發生戀情的前一年,即明英宗正統十三年,在蒙古丞相府出生了一位美貌千金。32年後,這位相府千金在蒙古北元汗廷上演了一場更加令人震撼的祖孫戀。朱見深和萬貞兒之間的17歲之差已經讓人驚訝,而蒙古的這場祖孫戀則相差了25歲。這場驚世駭俗的祖孫戀讓無數的人目瞪口呆。這位相府千金就是後來成為蒙古達延汗巴圖蒙克的福晉滿都海。
滿都海出身於蒙古汪古部的名門世家,首任丈夫是成吉思汗後裔滿都魯大汗,並與之孕育了兩個女兒。公元1479年,年僅42歲滿都魯撒手人寰,沒有兒子繼承汗統。根據蒙古傳統的制度是,大汗死後,其福晉可以實行臨朝稱制,總理朝政。汪古部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世代姻親。滿都海自小武藝高強,政治軍事才能出眾。當時蒙古本部共六萬戶,大汗直轄一萬戶。她繼承的大汗直屬部眾還包括了當初兼併孛羅忽的部分部眾。蒙古歷來有繼承人收取死者側室的習俗。由於滿都魯膝下無子,不論誰做了大汗都可以娶前任大汗的妻妾。
於是,滿都海福晉作為遺孀,順理成章地進行臨朝稱制,管理著大汗遺留下的宗本部落察哈爾萬戶,一躍成為有能力左右政局的人物。當時,蒙古各部落首領爭先恐後地向滿都海求婚,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滿都海選擇了在數次殺伐之後碩果僅存的成吉思汗嫡系子孫,一個年僅7歲的孤兒,他的名子叫做巴圖蒙克。
其實,當時向滿都海求婚諸人中條件最優越的是科爾沁的烏訥博羅特王。此人手握重兵,曾經發兵幫助蒙古本部平定過衛拉特的叛亂。不過他並非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而是成吉思汗的兄弟合撒兒的後代。因此從理論上來說,他並無繼承大汗寶座的先決條件。但是他手中的實力卻不能讓人小覷。
然而,滿都海卻做出了這樣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下嫁給一個年僅7歲的孤兒。這個決定之所以驚世駭俗,不但因為滿都海的年齡比巴圖蒙克大25歲,而且從輩分上算,滿都海是比巴圖蒙克高出三代的曾叔祖母,巴圖蒙克應該是滿都海的侄孫。也就是說這是一對祖孫戀的組合。
說起來,滿都海下嫁巴圖蒙克看似荒唐,卻是無可奈何之舉。當時經過瓦剌部首領也先的屠殺,忽必烈的黃金家族的後裔人丁單薄,巴圖蒙克在當時可能是從繼承順序上來講最高的一個。從也先的例子來看,如果讓外姓成為大汗,立刻會成為眾矢之的。而下嫁巴圖蒙克這樣一個孩子,既符合了非黃金家族不得繼承汗位的不成文規定,又不至於過早開罪任何一方勢力,而巴圖蒙克年紀幼小這件事還能讓權臣們放鬆警惕。所以,下嫁巴圖蒙克就成為了滿都海婚事的第一選擇。
於是,滿都海正式扶立巴圖蒙克為大汗,號達延汗。達延汗過去一般認為就是“大元汗”的意思。不過後來有人考證說“達延”是《蒙古秘史》中的“塔陽”的不同漢語注音,意為“全體”。“達延汗”既為“全體之汗”的意思。但是,不論達延汗究竟是什麼意思,滿都海和後來在她教育熏陶下長大的達延汗的確以統一蒙古恢復大元江山為最終目標。
此後數十年,憑藉著忽必烈“黃金家族”的號召力,更依靠滿都海親臨前線的南征北戰,蒙古逐漸從孱弱走向強大。滿都海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發動征服蒙古本部的夙敵衛拉特諸部的戰爭。由於丈夫年紀幼小,滿都海就把他裝在一個箭囊裡挎在身上保護。這場戰事在《黃金史綱》和《蒙古源流》都有記載。當時的戰鬥相當慘烈。滿都海親自揮刀上陣。衝殺中頭盔都被砍掉了。但是,滿都海還是奪得了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接下來,滿都海征討的敵人是害死達延汗父親的癿加思蘭太師。在出征衛拉特勝利歸來不久,滿都海再接再厲,偕達延汗率領察哈爾和土默特兩部軍隊又出征討伐癿加思蘭。滿都海最後的敵人就是亦思馬因太師。消滅亦思馬因是消除蒙古內亂的決定性一仗。據《明實錄》記載,這一仗發生在成化十九年,即1483年,也就是明憲宗朱見深與萬貞兒最為纏綿的時期。這一仗一打就是三年。三年之後,窮途末路的亦思馬因最終被滿都海消滅。這樣,蒙古就基本統一在達延汗的統治之下。
終於重新統一了蒙古各部之後,達延汗便成為了各部擁戴的蒙古之主。達延汗生有11個兒子,其中從長子到七子都是滿都海所生,從中可以證明他們雖然年齡相差懸殊,但感情極好。據說,她五次生育三次都是雙胞胎,創造祖孫戀歷史奇跡的滿都海,再創女人愛情生育的奇跡。
在達延汗統治蒙古的時期,積極與大明王朝保持了和平關係。明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達延汗遣使到北京要求通商貿易。明孝宗朱佑樘同意他的要求。他除了每年派貢使到北京外,還在明邊地區開設馬市,同大明王朝進行通商貿易,這種和平的貢市關係維持了10多年。直至明弘治十三年,即公元1500年,達延汗為征討滿都賚阿固勒呼移帳於鄂爾多斯,大明王朝誤以為蒙古軍入侵,遂於第二年分兵五路突襲鄂爾多斯,而達延汗也以10萬騎兵反擊固原、寧夏等地,雙方的和平貢市關係才逐漸中斷。
達延汗在蒙古歷史上是一位具有重大影響的大汗,而滿都海也是蒙古歷史上最為傳奇的巾幗英雄。正是他們這對祖孫戀的組合,使分崩離析的蒙古部眾重新得到了統一,結束了蒙古百年來內訌戰亂的局面,穩定了蒙古各部的駐牧地區,又一度同大明王朝建立了通商貿易的關係。這不僅使近乎於停滯狀態的蒙古社會得到了發展,而且維持了大明王朝與蒙古邊境的和平安定。但是,這個時期的蒙古社會情況,仍不足以建立一個穩固的統一政權。所以,在達延汗和滿都海相繼去世後,蒙古大汗的權威也隨之衰落。百年之後,蒙古就被努爾哈赤創建的後金納入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