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設計者曾聯松浪跡天涯路幾千

  對家鄉親切地訴說

  出溫州市區,往南去,約三十五公里,便進入瑞安市。

  一進城,就感覺到這裡的文化底蘊,如老酒般散發出迷人的醇香。沿路那一幅幅壁畫,基本上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瑞安歷代名人,宋代“永嘉學派”創始人之一的陳傅良,元末《琵琶記》作者高則誠,清朝經學大師孫詒讓……

  我想,應該還有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曾聯松吧。

  果然,家鄉人記住了曾聯松。有一個特意以他命名的曾聯松廣場,在瑞安外灘。

國旗設計者曾聯松

  整個瑞安外灘是長形的,依著江岸一路排開。我沿著這條濱江大道,在午後的陽光裡,尋找曾聯松廣場。

  我朝右側望去,那是壯闊的飛雲江。下了江堤,便見到了綠樹簇擁的曾聯松廣場。

  戴眼鏡,穿中山裝,大衣領掀起一角,有了動感。曾聯松舉首凝眸,似在仰望天空構思五星紅旗,似在眺望天際那一抹金色的曙光……赭紅色的花崗岩上,鐫刻密密的金字。

  曾聯松生平簡介

  曾聯松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出生於瑞安城關。早年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一九三八年五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五日,《解放日報》一則國旗徵稿啟事引起

  了他的關注,根據徵稿啟事要求,經過反覆構思,設計了五星紅旗。此稿件在全國應徵稿件三千零一十二份中被列為第三十二號。

曾聯松銅像

  而後,受到毛澤東主席讚許。同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通過,確定國旗為紅底五星旗,象徵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九日,曾聯松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二歲。

  我抬頭凝視,和煦的陽光輕撫曾聯松的胸像,彷彿有了體溫,有了脈動。他的生命,在家鄉永遠延續——家鄉瑞安專門豎立曾聯松雕刻。

  浪跡天涯路幾千

  曾聯松的祖父曾敘卿,是瑞安有名的老中醫,醫德高尚,對於病家都是“有求必應”的。祖父雖有住房,但到他父輩兄弟四人,他父親就沒房了,先搬到屏心街,後搬到水心街,向親戚家租用了三間廂房。

  父親曾宇人,在辛亥革命前就學於講武堂,後到杭州灣海塘水利工程擔任測量工作,之後調到南京“導淮委員會”,大概是疏導淮河水利委員會的簡稱。父親仍然從事測量工作,靠微薄的薪金養家餬口。

  母親沈炳第出身書香門第,在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裡,粗識文字,也只是做個賢妻良母而已。

晚年的曾聯松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曾聯松出生了,這個屬於平民階層的家庭多了一份喜氣。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家中全由母親獨自照顧。母親望子成龍,家教甚嚴,把七歲的曾聯松送到私塾,不久又送到瑞安縣中心小學讀書。

  這所學校的前身為經學大師孫詒讓首創的縣學堂,禮堂大楹聯為孫詒讓所書,以“物競天擇”、“自強不息”等先賢遺訓勉勵學子。辦學開明,既學國文,又習英文。曾聯松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理事,還進入校軍樂隊和歌詠班。

  聰穎好學的曾聯松,考入瑞安縣立初級中學。美術老師、畫家金作鎬先生的美術課,使曾聯松對書畫產生了濃厚興趣,並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終身相隨。

  曾聯松晚年深情地回憶說:“我能設計成五星紅旗,從小受美術老師金作鎬先生的啟蒙教育也很重要哩!”

曾聯松年輕時就讀學校江蘇省立南京中學

  一九三三年,十七歲的曾聯松初中畢業後,帶著應用書籍到南京,在父親身邊複習功課。九月,他考入江蘇省立南京中學高中部。

  及至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爆發了青年學生愛國運動。“一二·九”運動的怒潮波及南京。

  “遊行去!遊行去!”曾聯松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浩大的遊行示威。幾萬人擁向中山陵,向孫中山先生“哭靈”,表示誓死反帝抗日的決心。

  接著,又去包圍“行政院”,萬眾齊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不抵抗主義!”“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曾聯松經過了這次學生運動,產生了更多的愛國思想。一九三六年夏天,曾聯松考入中央大學法學院經濟系。

  他認為如此選擇,使自己今後可以多接觸社會,瞭解大眾疾苦的癥結所在,尋求國弱民窮的病根,以及救治的方法。

  在中央大學求學時,除攻讀經濟學外,他還選修美學,經常去聽宗白華教授的美學理論課。這為他以後設計五星紅旗,奠定了美學理論基礎。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