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奇聞:「北京人」真有77萬歲?

  《自然》上一篇北京猿人的最新言論,引起了周國興又一次在媒體上的發言。觸動周國興的是這篇文章的一些影響,“這篇最新論文宣稱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應為距今77萬年,而不是過去所說的50萬年,以致有聲音呼籲改寫現行的教科書,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準確的科學精神。”

  周國興是古人類學家。他生活中的大多時間不是現在,而是萬年之前,甚至是百萬年前。周國興曾著科普著作《時光倒流一萬年》,而這也濃縮了他一生研究的興趣。

  1 挑刺“北京人”新研究

  “我一開始就將科普作為重要正業。”相比很多拒絕直接參與科普活動的科研人員來說,周國興是個例外。“我很理解我的同行,因為現在職稱評定中,科普寫作是不納入的,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科學家願意來寫科普文章。”

北京猿人

  1971年,周國興到浙江杭州參加籌辦“勞動創造人”展。“這個展覽的主題是人類起源,但涉及到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的方方面面,那時我的主要任務是撰寫大綱、版面說明文字,乃至講解詞的文字稿。”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科普成了他的“正業”。

  也正因為對科普的熱衷,周國興喜歡對一些科學成果“挑刺”,類似此次北京人年代的新發現。“這關係到大眾的認知問題。”周國興覺得澄清一些問題是自己的職責。

  此前《自然》雜誌刊載了《用鋁鈹同位素比值(26Al/10Be)埋藏方法測定周口店直立人的年代》(以下簡稱《鋁》文)一文(詳見3月22日本報B14、B15版)。科學研究人員宣稱通過最新測年法測出,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應為距今77萬年。但在周國興看來,這個結論站不住腳,我們的教科書還不至於要修改結論。

  周國興指出,北京猿人生活年代的研究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早期,我國學者裴文中、賈蘭坡等便對周口店遺址的哺乳動物群、人類化石與石器、植被進行了綜合研究,並參照歐洲第四紀冰期進行分析,認定北京猿人主要生活在更新世中期,第一間冰期。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多個研究所採取許多年代測定法,測出了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70多萬年至20多萬年之間。但在通常表述上,為了簡化,取了一個中間值,“說是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四五十萬年前後,而距今20萬年與70萬年的說法則比較少提。”

北京人頭蓋骨

  事實上,周國興對於新方法是持有包容態度的,但對於此次測定北京人所用的鋁鈹埋藏測年法卻頗有微詞。這種懷疑是由《鋁》文公佈的測量數據而產生的。《自然》雜誌發表的《鋁》文公佈了10個數據,最後從中選取了6個數據,算出了77萬年這一年代,周國興認為這些數據很難說服人。

  其中,根據公佈的數據,周口店第6層的年代為278萬年前,第7層為100萬年前,第8層至第9層按幾個數據的平均值應為90萬年前,第10層為75萬年前,第12層為62萬年前,第13層為31萬年前。“為什麼越往下的地層越年輕,越往上反而越古老?是不是整個地層來了個大翻轉?此外,這些數據有很大的誤差,最大的誤差為74萬年,最小的誤差也有16萬年。”

  “有人勸我有反對意見,那就去學術雜誌上發文章反駁,但這關係到大家的認知問題。”周國興說,“我會發表正式論文進行討論,我也會建議在今年紀念北京人第一頭蓋骨發現80週年上,組織一項專題討論,但在報章雜誌上就北京人年代連篇累牘發表不適說辭時,作為科普作者有必要及時進行澄清。”

  2 偶然得到頭蓋骨

  “我對古人類的興趣也是從懷疑的角度開始的。小時候,我心裡就有疑問,北京人怎麼會出現得這麼早。”周國興回憶高中時的一本書和一個頭蓋骨決定了此後的一生。

  當年周國興讀到裴文中先生寫的一本史前考古知識科普讀物。書中談到了勞動創造人、中國猿人、石器時代等知識。疑問也由此而生,“中國猿人生活在幾十萬年前,如何知道的?瞎猜的吧?”

北京猿人

  正在周國興被種種名詞困惑時,他又偶然發現了一個頭骨。周國興記得那是一次午飯後,他去奶媽屋後荒地溜躂。“那時是冬天,在枯草叢中有一墳頭,坍塌處露出一口破棺,半露出一個人的頭骨。”當時他也不覺得害怕,蹲下身撥弄一番,並決定將其帶回家。於是,他找來一張舊報紙,包好帶回去,還洗刷得乾乾淨淨的。

  那一次偶然的發現,注定了周國興的生活重心將圍繞著“時光倒流一萬年”了。1957年,周國興考取上海復旦大學人類學專業,師從吳定良教授專修體質人類學。至此,數以千計的人頭骨和人骨化石在他手上經過,其中就有元謀人。

  1965年5月1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青年學者錢方等幾位年輕地質工作者,在元謀盆地的曠野中細心尋找。在得到當地一位牧牛老人的指點後,他們來到上那蚌村附近的山溝裡尋找化石。當日下午5點左右,在上那蚌村西北約500米,距大那烏村東約200米的一座小山包下部的褐色黏土層中,錢方等人發現了兩枚淺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人類門齒化石。1972年2月,這一重要發現正式公佈於世。

  兩枚牙齒化石的發現讓我國歷史的第一章節改變了主角。經科研人員用古地磁方法等科學手段測定並經眾多專家嚴謹的科學研究,確定這兩枚人類的門齒化石時間距今170萬年,定名為“直立人元謀亞種”。

  不過發現還沒完。1973年,周國興也赴雲南元謀盆地進行野外考察,並參加元謀人化石產地的發掘。恰恰在那一年,周國興等研究人員發現了石器和炭屑,“這就引發了用火問題的探討。”

猿人用火(資料圖)

  周國興認為,元謀人是生活在距今170萬年的早期類型直立人代表,是中國已知最原始的人類。

  由於在發掘元謀人化石產地時,地層中發現大量的炭屑,以後又找到零星的燒骨,周國興提出這證明元謀人有火的痕跡。“或是天然火,或是人工用火的遺跡,而我一開始傾向於人工用火的可能性大些。”周國興解釋說,這是由於炭屑、燒骨是與人化石、石器伴生的。從其他古遺址來看,炭屑或燒骨幾乎都出現在有人化石或文化遺物的遺址中,那些僅有動物化石的地點裡,幾乎還沒有發現過炭屑或燒骨的存在。此外,元謀人化石層裡的炭屑是密集的,但分佈面很有限,如是自然火,當會有廣泛的分佈才是。當然元謀人是否真的用火,周國興認為還須尋找更過硬證據才行。

  3 野人不存在,但有神秘感很好

  對古人類的研究讓周國興也接觸到不少野人“傳奇”,這與周國興一生兩大嗜好有關,喝酒、探險。直到今天,周國興還是鼓勵年輕人應該多到野外去旅行。

  1953年,新西蘭探險家希拉裡成功地登上珠峰後,喜馬拉雅山區存在“雪人”的傳聞登載在當時的報刊上,引起了周國興的關注。“我一開始覺得,野人可能確實存在。”

  不過,周國興那時也開始問自己:“野人”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它是什麼?如果不存在,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存在“野人”的錯覺?“我們總要知道這個原因吧。”由此也有了周國興長達50年的野人探索之路,開始從人類學角度對“野人現象”進行探索。

野人(資料圖)

  1983年到1984年間,周國興應邀前往新疆調查古人類化石,對帕米爾地區的“雪人”蹤跡進行實地調查,結果沒能找到任何有關“雪人”存在的真憑實據。

  同樣是在上世紀80年代,雲南西南邊境的滄源和西盟等地不斷傳來獵取到當地人稱為“狜”的“野人”的消息。當時周國興正在雲南進行野外考察,他頗感興趣,就打電話到當地有關部門瞭解情況,才知道打死的“狜”都是有尾巴的,那怎麼是野人呢?

  其間,周國興有幸找到了“狜”的一些實物標本,才確定滄源和西盟等地的野人實為短尾猴。那是1980年春節猛來公社一位佤族小學教員獵獲的一頭高約1.2米的“狜”的一隻左腳掌以及1982年在班巖公社獵獲的“狜”的頭骨標本。這兩件實物曾被鑒定為“合趾猿”的腳掌和“最大的靈長類”或“猿”的頭骨。

  如今,在周國興看來,關於野人,大概有95%的概率判斷其不存在,剩下5%的線索還需要我們去探索。之所以要保留這5%的神秘感,周國興更多的是從科普的角度來考慮的,“要給孩子們留一些神秘,好讓他們有興趣去探索。”

  現在一些地方政府非常熱衷於尋找野人,對此,周國興也有一個很清楚的判斷:那是受到地方利益的驅使而進行的炒作。對於之前一度受到高度關注的“巫山人”,周國興也覺得存在很大問題。他認為那些被認為是人類化石的化石材料根本不屬於古人類。“還有人找外國人來研究它,但那人對標本見得還是太少了。從牙齒和頜骨殘塊的形態來看,那明顯不是古人。”周國興顯得有點氣憤,“把不是的東西拚命說是,會造成很多混亂的。”

周國興 古人類學家

  ■ 人物名片

  周國興 古人類學家。對於中國史前文化的起源,主張“多源論”,在學術上最早正式提出“長江流域亦是中華古文明搖籃”;在河南許昌和雲南元謀發現了兩個中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靈井遺址和大那烏遺址。在對雲南元謀人化石的詳盡研究及在元謀盆地所獲豐富資料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將中國歷史的開端堅實地推前到距今170萬年以前。

  鑒於他在“促進舊石器考古學、古人類學和第四紀哺乳動物學科所做的貢獻”,2002年獲得“裴文中科學獎”。在博物館學的研究與實踐中,經他倡議與參與,籌建了9座博物館。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