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一則“井下蝸居”的消息引起眾多網友關注。記者隨後來到位於北京朝陽區麗都廣場南門附近,探訪該地多處井下發現,不足3平米的簡陋空間裡,住著一些白天外出謀生、晚上下井居住的人。
圖為已經在井下生活20年的老太太全友芝下井“回家”。
在他們之中不僅有正值壯年的洗車工,還有以撿廢品為生的獨居老人。
該熱力井井口至底部深約三米。裡面的熱力管和閥門已銹跡斑斑,但比外面暖和不少。同時,井底有床鋪,有被褥,還有許多生活用品。 “他們在井下生活已多年。”附近多名保安和停車收費員談及井下“蝸居”人員,並不以為奇。
井下“蝸居”
保安王先生稱,他2007年在這上班就已發現有這麼一群人,“早晚從井下進出,男女老少都有,年齡最大至70歲,最小4歲左右”。“這群井下生活的人穿著打扮均像乞討者,還經常到飯店地下室蹭熱水喝。”據王先生稱,長期在井下居住的有一對老夫妻和路邊洗車員,由於井底較黑,他們平常爬進爬出都會拿著手電筒。
老太太全友芝的井下住所。這位老人來自河南商丘,今年已經66歲了。來京第一年就選擇居住井下,以撿廢品為生,至今已有20年。
據全友芝稱,她有兩個兒子都在老家,由於經常被丈夫和大兒子欺負,被逼無奈離家出走。
井下“蝸居”
全友芝說,她的丈夫兩年前從湖南來京也住在井下,但兩人並不住一起。“我不想見他,也不想回家,因為怕他們打我。”
雖然已年過六旬,但全友芝下井的動作還很靈巧。回到井下,全老太點燃一支蠟燭,拿出昨天賣廢品的錢,又數了一遍。
井下“蝸居”
20年來,她最多一年能存900元。圖為全友芝數著自己一天掙來的錢。
井下居住雖然方便,但也經常“東躲西藏”,“城管查得嚴,多次封我的井蓋,我只能換個井繼續住。”
全友芝說,她在三里屯等地的井下也有“家”。圖為底下放著暖壺和豆奶粉。
該熱力井面積約三平米,只夠兩個人同時躺下。
井下的石頭上擺放著食品、調料。
老太太全友芝下到井下。
老太太全友芝儲存物品的井口。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又一處井下住所。
井外的欄杆上晾著男子的枕套。
另一處熱力井被污水填滿。
夜深了,兩位拾荒者趁著夜色趕回自己的井下住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