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這個問題,從人類產生意識就開始了,我們對周圍環境的探索一刻都不會停止。就像你搬家了,住到了一棟大廈裡面,自打你出生到現在,這棟大廈只有你一戶,你不覺得奇怪嗎?
於是科學300年的歷史中,有大部分時間在探索物理問題,其背後也有外星文明是否存在陰影。在牛頓之前,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都知道,天外可能有東西。
近日,美國宇航局科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和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發現,外星人之所以沒有被發現的原因在於它們還沒有達到足夠的文明,宙中並非只有人類。
費米悖論指出,如果外星人沒有抵達地球,那宇宙就不存在外星人,美國宇航局科學家針對這個疑問進行了解答,認為它們不是不存在,而是還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到超級文明,人類屬於宇宙文明的第一梯隊,即便宇宙有著長達137至138億年的漫長歷史,但適合文明出現的時期從40億至50億年前開始。
這個論點並非空穴來風,捕風捉影,而是通過對大批宜居行星形成理論的研究,因為行星存在於恆星系統中,如果氫和氦的參與程度比較低,那麼恆星周圍環境也不太穩定。
哈勃望遠鏡的觀測發現,在90億至100億年前,宜居行星開始逐漸出現,但數量較低,生命的出現需要一個穩定的空間環境,混亂的軌道完全不適合生命出現。為了追求穩定軌道,需要行星處於適當的距離上。
在太陽系誕生的46億至50億年前,太陽星團開始逐漸分裂,此時宇宙才進入了生命發展期,近92%的宜居行星開始逐漸形成。
從目前的理論看,能夠演化出生命的天體系統已經在同步發展,通過優勝劣汰剔除落後的文明。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十多億年,宇宙中適合行星誕生的材料開始聚集,直到太陽系形成的時期。
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可能是早期形成的行星,屬於第一代宇宙生命。與我們同一時代的生命也有,但鑒於宇宙空間的龐大,任何一方的技術都還打不到星際航行的水平,這段時期也被認為是黑暗時代。
通過自我淘汰的機制,可以篩選出一些文明,它們會進入科技爆炸期,就像我們經歷了300年的科學爆炸,這個時間對宇宙時間長河而言,完全微不足道。該理論也是對費米悖論新的解釋。
有趣的是,我們在1400多光年外發現了戴森球的痕跡。之前有理論指出,1000光年是個坎,目前人類自發明無線電波以來,電視信號還沒有突破1000光年。超過這個距離,我們就會發生有趣的現象,比如地外文明。
目前開普勒望遠鏡的搜索半徑為3000光年,大部分系外行星在編的都處於數十至數百光年內,1400多光年外的KIC 8462852系統有可能存在地外文明,不過這僅僅是猜想,誰讓它的光變曲線如此異常,即便沒有地外文明,那也是個奇葩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