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以前,人們認為太陽系幾乎就是一切,不相信太陽系以外還存在其他星球。到1900年,人們又認為太陽系所屬的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至於銀河系的大小,當時最大膽的估計是寬約2萬光年(光年即光在一年中所走過距離,約等於94605億公里),其中包含大約20---30億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
1920年,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等人根據當時掌握的測量恆星距離的新方法,算出了銀河的真實寬度是10萬光年,其中包含的恆星總數達2000--3000億顆。同20年前的看法相比,銀河“擴大”了100倍,而且還斷定這極度擴大的銀河,並不是全部宇宙。
與此同時,天文學家又發現宇宙是由許多個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集成的,每個星系大約由幾十億至幾萬億顆星體組成。而且證明了宇宙是動態的,成群存在的星系彼此相互分離,它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好像宇宙也在不斷擴大。
宇宙是否存在邊緣,恐怕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迷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埃德.P.哈勃等人設計出了確定星系距離的多種方法,證明即使是離我們比較近的星系(例如仙女星座系),距離我們也有230萬光年。
按照宇宙誕生之後就急速擴大的宇宙模型,可以計算出宇宙的年齡為130億年。
認識宇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時,所看到的總是有限。人類幾千年來,總在孜孜不倦地探求,積累了不少知識,瞭解到宇宙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不過,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足夠地認識到宇宙的廬山真面目。
至於宇宙究竟有多在,它的“盡頭”究竟在何處,也許將永遠是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