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好奇號著陸火星兩週年紀念日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最先進的好奇號火星車在今天(8月6日)迎來了它著陸火星兩週年的紀念日。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於2011年11月26日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飛往火星的軌道,並於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它的使命是探索火星上的生命元素。

  好奇號的“足跡”。好奇號導航相機拍攝,這是2014年8月4日,此時好奇號正跋涉穿越一片沙地工作內容與挑戰。

好奇號的“足跡”

  在它第一年的工作中,好奇號火星車達成了它預定的科學目標,即判定火星過去是否曾經存在適宜微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

  在一個名為黃刀灣(Yellowknife Bay)的地點,好奇號發現了一些含有粘土礦物的沉積岩層,這表明在數十億年前這裡曾經是一片充滿淡水的湖泊。這裡曾經擁有生命發展所需的所有必要條件以及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來源。

  幸運與艱辛

  好奇號項目科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的約翰·格洛岑科(John Grotzinger )表示:“在著陸之前,我們以為我們可能將需要走出遠得多的距離才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但我們成功地在一個非常接近一片古老河床和湖泊遺跡的地點著陸,非常幸運。而現在我們打算瞭解更多有關火星環境如何演變的信息,而且我們知道該去哪裡取得這些信息。”

好奇號

  在好奇號的第二年裡,它繼續朝著預定的主要科學目的地——夏普山山麓行進。這個地方位於好奇號目前所在位置的西南方向大約3公里,但在距離好奇號前方僅有大約500米的位置開始就有一些很好的基巖出露。

  在7月份的幾乎一半時間裡,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火星車團隊都在努力控制著好奇號,小心翼翼地穿越一片被命名為“扎布裡斯基高原”(Zabriskie Plateau)的複雜地形區域。

  去年在穿越一片類似的區域時,好奇號的輪子發生了破損,因此此次控制人員格外謹慎,採取了新的策略,決定繞開那些鋒利的石塊。“扎布裡斯基高原”寬度大約200米,這是好奇號在前往它的目的地一路上遭遇的最長的一段艱難地形區。

  另外最近面臨的一項挑戰就是,不久前好奇號上的計算機發生了意外故障,隨後地面控制人員啟用了備份計算機。此前好奇號的計算機系統就曾經發生過故障,控制人員曾經幾次更換備份計算機。

  為了幫助未來的載人火星任務做好準備,好奇號上還搭載了一台輻射計,用於測量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期間宇航員將會遭遇的輻射強度。

  該裝置獲得的數據與此前的估算相一致,這將幫助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開發新型技術,更好地保護在深空中執行任務的宇航員們。

好奇號不斷面臨挑戰

  火星探測的未來

  2016年,將會有一顆新型著陸器登陸火星,那就是“洞察”號(InSight)。它將首次在火星地表進行鑽探,並對火星內部情況進行考察。

  美國宇航局同時還參與了歐洲空間局計劃在2016年和2018年發射的ExoMars探測項目,包括向該項目2016年軌道器提供“Electra”通訊無線電設備,以及向2018年升空的火星車提供一套關鍵的天體生物學儀器。

  另外,最近美國宇航局還宣佈了自己將在2020年發射美國的下一代火星車,屆時它將攜帶7件經過細緻權衡挑選的科學載荷,在火星表面進行前所未有的科學考察與技術試驗,並繼續為載人火星飛行奠定堅實基礎。

“洞察”號

  基於高度成功的好奇號火星車技術,美國的下一代火星車將繼承其設計理念,但將採用更加複雜和升級版本的硬件設備以及更加先進的科學儀器,對其著陸區進行地質學考察,確認其環境宜居性,並直接搜尋火星古代生命存在的線索。

  科學家們還將會利用火星-2020火星車去挑選並採集部分岩石與土壤樣品並進行封存,留待未來由後續探測器帶回地球。

  火星-2020將幫助科學家們進一步探索未來載人火星任務將如何就地取材的利用火星當地資源,如此次項目便包含有驗證在火星表面利用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的技術。

  未來載人火星任務的規劃者們也將受益於這些先導項目,得以提前瞭解火星沙塵等環境因素可能導致的潛在威脅。這些信息對於最終實現載人登陸火星具有關鍵性意義。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