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宇航局拍攝全新「宇宙全景圖」

  歐洲航天局5日宣佈,歐洲航天局(ESA)研究宇宙大爆炸、造價7000萬歐元的“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圖。望遠鏡去年開始在地球軌道上掃瞄宇宙全景,探測宇宙微波中的輻射光譜,僅半年時間,拼湊出宇宙全貌。

  這是宇宙首次以全景的方式展現在人類面前,它將有助於科學家瞭解宇宙大爆炸後各種天體的形成過程。

宇宙全景圖

宇宙全景圖

  造價7000萬歐元的“普朗克”太空望遠鏡自去年年底起一直圍繞著地球軌道運行。它的主要任務是掃瞄宇宙的全景,探測宇宙微波中的輻射光譜,而經過半年時間的掃瞄終於發回了首批圖片。

我們的地球

我們的地球

  這張歷時6個月繪製完成的圖像,為人類勾畫出一張137億年前大爆炸後新生宇宙的藍圖。圖片上顏色的深淺變化代表了溫度和密度的細微差別。從某種程度上說,恰恰是這些微小的不同使最初的宇宙某些區域密度加大,最終演化為今天的各大星系。

  圖像正中是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其周圍佈滿了冷塵埃形成的纖維狀物質,研究人員分析說,這片區域正是恆星形成的地方,而“普朗克”衛星拍下正在誕生的星體以及尚處在萌芽狀的恆星。

  圖片中央白光部分,正是我們身處、由延綿數千光年的塵埃和氣體群組成的銀河系。不過若要一睹137萬億年前宇宙初生時的樣貌,則仍有待科學家移除圖片中銀河系的光芒。

  歐航局當天發表公報說,這幅圖的珍貴之處在於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輻射圖成功捕捉到宇宙大爆炸遺留痕跡,為人類勾畫出一張137億年前大爆炸後新生宇宙的藍圖。

宇宙全景圖數據化

宇宙全景圖數據化

  它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時期,經過137億年的漫長旅行才到達地球,對研究人員而言,它就是研究星系起源的活化石。不過在這張圖像上,覆蓋整個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有許多部分都被銀河掩蓋了。科學家將通過精密的數據分析,剝離出全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信息,並希望能夠從中得出大爆炸後宇宙膨脹的詳細過程。

宇宙

宇宙

  歐航局科學和自動探測負責人戴維·索思伍德認為,“普朗克”衛星為人們開啟了一扇“寶庫之門”,天文學家根據它提供的數據,可以更好地瞭解宇宙的起源及其現在的運行方式。

  據介紹,“普朗克”衛星目前仍在繼續繪製宇宙“地圖”的工作,按計劃,它將於2012年完成4次宇宙全景掃瞄並公佈完整數據。科學家將通過精密的數據分析,剝離出全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信息,並希望能夠從中得出大爆炸後宇宙膨脹的詳細過程。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