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滅絕,根據科學家對小行星撞擊事件的分析,從概率上看每隔數千萬年都會出現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那麼下一次小行星撞擊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人類與恐龍的區別在於恐龍不懂航天技術,人類憑借目前所掌握的航天技術有能力攔截來襲的小行星,對專家而言,小行星來襲事件的發生僅僅是個時間問題,美國宇航局目前正在制定對小行星、太空岩石的研究調查工作,以瞭解這些地外天體的基本構成,這些積累在未來某一天可能會拯救全世界。
2020年代,美國宇航局計劃登陸一顆小行星,對這顆小行星進行全面調查,美國航空航天局近地天體計劃的科學家林德利·約翰遜在上週四接受採訪時提到,這些近地天體可能使我們面臨世界末日,如果要避免這一切的發生,就需要對小行星進行研究,瞭解這些天體的內部構造。
林德利·約翰遜同時也說明實現版的攔截小行星可能與好萊塢大片中的情節不一樣,我們並不會派遣宇航員登陸小行星引爆核彈,現代無人航天器可以勝任這一任務,在此之前我們還將捕捉一顆小行星,對此軌道進行分析,並將其用於危險級近地天體的防禦。
科學家估計,近地天體的數量可達到100萬數量級,其中大約2萬顆可能引發一座城市的毀滅,在過去的20年中,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和其他機構一直在對危險級近地天體進行編號,並發現哪些天體的威脅等級更高。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方案,小行星捕獲計劃將派遣一艘無人飛船抵達小行星,後者大約在10米左右,該計劃耗資達到12.5億美元,但是捕獲計劃還有兩個方案,分別為機械捕獲和充氣式捕獲,但最後都將把小行星拖回月球軌道上。
捕獲小行星的航天器可能會使用一些新技術,比如離子推進器等,這種動力系統產生的推力並不大,可以緩慢推動小行星,目前捕獲目標正處於篩選之中,其中一顆小行星名為2011 MD,預計它將在2024年與地球近距離接觸,美國宇航局動用了斯皮策空間望遠鏡對其進行觀測,發現其為多孔結構,或者由碎石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