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神秘的不明飛行物近日在印度洋墜落,根據天文愛好者的軌道計算,墜落印度洋的時間為11月13日,目前這是什麼物體仍然是個迷。
對此,歐洲空間局設在荷蘭的近地天體辦公室發佈警告,如果神秘不明飛行物的軌道被公佈,濺落點附近不要停泊船隻,民眾不要前往印度洋濺落點觀看不明飛行物墜落。
目前研究人員還不知道它是什麼,只是猜測可能是在軌道上運行40年的大型碎片。
不明飛行物將在下個月撞擊印度洋,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稱對象可能是火箭的一部分,在軌編號為WTF1190F。
不明飛行物將在下個月撞擊印度洋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消息也指出,這可能是火箭殘骸,甚至是從月球任務回來的阿波羅飛船拋棄件。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消息指出,這可能是火箭殘骸
TF1190F預計進入大氣中燃燒,科學家稱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們將全程監視從開始到結束對我們產生的影響。
WTF1190F的軌道高度在數百公里,濺落點位於斯里蘭卡南端約40英里(65公里),撞擊事件為UTC 6:20分。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監視數據,它可能是一個火箭碎片,長度大約為2米,已經在地球軌道上停留了近40年,歐洲航天局近地天體辦公室仔細監測太空垃圾飛行軌道,助科學家改善我們對再入不明物體的理解。
WTF1190F的軌跡是在2012年第一次計算出,發現其將在今年11月墜毀印度洋。亞利桑那大學卡特琳娜巡天系統本月早些時候指出,這塊碎片掉在城市中的概率很小,地球軌道上的物體經常會掉落,對任何人構成風險非常小。
歐洲空間局的警告中也指出,任何人不要前往印度洋圍觀碎片墜落,這不比和平號空間站墜落,碎片再入後可能還有其他物體存在,我們目前也僅是猜測是火箭碎片。
歐洲空間局的警告中也指出,任何人不要前往印度洋圍觀碎片墜落
厘米級以上直徑的空間碎片可以導致航天器徹底報廢,毫米級或微米級的空間碎片一旦撞擊,產生的累計效應將導致航天器性能下降、甚至是功能失效。空間碎片的隕落也將對地面人員和財產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空間碎片的隕落也將對地面人員和財產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WTF1190F的軌跡指向印度洋,因此對人的影響有限。現在太空中毫米級以上的空間碎片數以億計,總質量可能達到幾千噸。
全球各個國家已經向軌道發射了6500多個航天器,廢棄衛星達到5000多顆,這些衛星隨時都有可能墜入地球大氣層。
其實不只衛星有墜落的危險,就連空間站也難逃其中。那麼一旦空間站墜落,人類又將如何應對?
國際空間站未來墜入地球 人類如何應對
為了更好的研究宇宙,人們會在宇宙中建立國際空間站。但是空間站不會一直在宇宙中呆著,難免也會有出現意外的情況,如果國際空間站墜入地球,我們該怎麼辦呢?
如果當前公交汽車大小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ARS)墜入地面就引起全球媒體和民眾的轟動效應,那麼不久像足球場大小的國際空間站墜入地球難道會出現全球性恐慌嗎?
目前美國宇航局官員表示,當國際空間站墜入地面若出現民眾的擔憂恐慌是沒有必要的,儘管國際空間站遠遠大於近日失控墜入地面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這顆衛星在失控的狀態下進入地球大氣層,而相比之下國際空間站當面臨最終厄運時,人們沒有必要對它構成的威脅引起恐慌。
當國際空間站墜入地面若出現民眾的擔憂恐慌是沒有必要的
這是因為國際空間站將不同於高層大氣研究衛星,體積巨大的空間站將在控制狀態下進入地球大氣層,墜毀時形成的碎片殘骸將落入空曠的即定海域。
美國宇航局空間站任務副主管科克-捨爾曼(KirkShireman)說:“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們已測定好國際空間站墜毀軌跡範圍,並相信能改變它墜落速度,所形成的殘骸碎片都將落入沒有人員活動的海域。”
引導國際空間站逐漸降低
國際空間站墜毀在地面形成的殘骸將遠大於高層大氣研究衛星
高層大氣研究衛星的質量大約為6.5噸,美國宇航局官員評估這顆衛星進入大氣層墜落在地球表面的質量為532公斤。從體積上進行判斷,國際空間站顯然遠大於高層大氣研究衛星。
這個斥資達1000億美元的軌道實驗室所佔面積相當於足球場大小,總重量達到431噸,因此國際空間站墜毀在地面形成的殘骸將遠大於高層大氣研究衛星。
美國宇航局和其它國際航天機構計劃至少持續運行國際空間站到2020年,或許一直運行到2028年或者更久。
但當它的服役期滿時,控制人員並不會讓它僅以非控制狀態下墜入地球大氣層,他們將引導控制這個巨大太空綜合體在大氣層中燃燒最後墜入沒有人跡的海洋,因此,人們不必擔心國際空間站的殘骸碎片是否會砸到自己頭上。
捨爾曼說:“我們正在制定國際空間站墜毀計劃,並定期對該計劃進行升級。我們不希望看到空間站殘骸碎片落至不安全區域,從國際空間站墜毀計劃的最開始我們就將其安全性考慮在內。”
美國宇航局官員稱,墜毀國際空間站需要長時間計劃,從計劃墜毀至實施操作大約需要1年時間。到那時,美國宇航局工作人員會使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逐漸降低,之後會停靠一架或者多架航天器至空間站,為未來進入大氣層燃燒作好前期準備。國際空間站的質量非常大,因此在降落至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需要一些幫助。
墜毀國際空間站需要長時間計劃,從計劃墜毀至實施操作大約需要1年時間
捨爾曼稱,美國宇航局官員並不能確定哪種航天器可以擔當這項任務。可能是貨物航天器,例如:俄羅斯改良型“進步號”宇宙飛船或者歐洲自動轉移飛行器(ATV)、美國宇航局“獵戶座多功能載人飛船”(該航天器仍在研製之中)。
俄羅斯改良型“進步號”宇宙飛船或者歐洲自動轉移飛行器(ATV)
國際空間站軌道降低至一定高度時,空間站宇航員將進行撤離。當國際空間站降至距離地面186公里處,地面工作人員通過控制降低入塢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器的高度,使國際空間站進行一系列的脫離軌道燃燒。在進入大氣層將逐漸燃燒,其殘骸有望墜入廣闊的無人海域。
捨爾曼說:“美國西海岸的南太平洋海域是一個非常長的廣闊海域,延伸6000公里。這裡是國際空間站殘骸最理想的墜毀區域。”
俄羅斯米爾空間站於2001年脫離太空軌道墜毀,在工作人員的控制下這個重達135噸的空間站墜入南太平洋。捨爾曼說:“美國宇航局官員仔細地觀看並學習了當時俄羅斯工作人員如何控制米爾空間站進入大氣層墜毀過程。”
同時,美國宇航局還仔細檢查了航天器進入地球大氣層如何進行分解。例如:兩架機械空間站補給太空船——歐洲自動轉移飛行器和日本H-2轉移飛行器(HTV),裝載著探測儀器研究當它們下降穿過大氣層燃燒和分解過程。
俄羅斯米爾空間站於2001年脫離太空軌道墜毀
捨爾曼說:“所有事情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精確國際空間站如何分解,以及這些殘骸將墜落在何處。”因此在2020年或更遠的某個時間,當國際空間站墜入地球大氣層時,應當不會有任何殘骸碎片危及人們的安全。但如果某人碰巧乘坐船隻位於國際空間站墜毀海域時,他應當抬頭觀望一下,國際空間站殘骸穿過大氣層會產生一定的光亮。
國際空間站殘骸穿過大氣層會產生一定的光亮
捨爾曼說:“如果某人觀看到國際空間站墜毀過程,那將是令人吃驚、非常幸運的,因為我們不能準確預測國際空間站殘骸墜毀的時間和地點。”
空間站墜落這一突發事件,沒有辦法採取措施去預測。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外出不小心遇到空間站落在你面前,這是幸運還是恐慌呢?
太空的“怪獸”:7大墜落地球航天器
這些太空中的“機器怪獸”都曾在人類太空史上有著閃亮的輝煌時刻,然而最後都免不了墜落地球的淒涼結果。大家會很疑問,這些巨大的外太空怪獸都在太空上運行了多久時間呢?它們又都是哪些國家製造出來的?它們都曾墜落在哪些區域?相信大家最想知道的是,這些龐然大物們,人們究竟是以怎樣的方式把它們“安葬”地球的?
迄今墜落地球最大的人造空間飛行器之一便是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時間是2001年3月23日。和其它自主墜毀的飛行器不同,和平號是在地面引導下主動墜毀的,其殘骸安全墜落於太平洋的廣闊海域。到2001年,和平號的重量已經達到135噸,在軌運行已經15年之久。
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
美國宇航局於1973年發射了“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在1973年至1974年期間先後有3個乘員組造訪這個軌道空間站。然而由於地球大氣層的拖拽作用導致天空實驗室高度不斷下降,終於在1979年7月11日墜落地球,墜毀在印度洋和西澳大利亞上空。
“天空實驗室”空間站
1965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重達11.6噸的“飛馬座2”衛星,用於研究低地球軌道上的微隕石密度。這顆衛星連續工作了3年時間,之後又在地球軌道上遊蕩了11年,軌道不斷降低,終於在1979年11月3日墜入大氣層,碎片灑落在中部大西洋上空。
美國宇航局發射了“飛馬座2”衛星場景
禮炮7號是蘇聯在1971年至1982年期間發射的9個“禮炮”系列空間站中的最後一個,1982年4月19日發射升空,在軌道上停留幾乎達到9年時間,先後接納了6個乘員組。該空間站長16米,最寬處4.15米,重22噸,之後它於1991年2月7日墜入地球大氣層焚燬。
蘇聯的禮炮7號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在執行完為期16天的在軌任務後返回時,在德克薩斯州東北部上空解體,所有7名宇航員全部不幸罹難,這一重量超過100噸的龐然大物化為殘骸墜落地球。
美國哥倫比亞號墜毀殘骸
儘管這顆衛星的重量並非是最大的,但它的墜落絕對是最讓人擔心和關注的。這顆衛星重約3800公斤,於1977年發射,用於監視美國的核潛艇活動。而這顆衛星本身也是核動力的。 1978年1月24日,宇宙954墜落地球,含有核輻射的殘骸灑落在加拿大的廣大地區。
宇宙954墜落地球的殘骸
這顆重約6.5噸的衛星長10.7米,寬4.5米,於1991年9月由NASA發現號航天飛機釋放入軌。UARS在長達14年的時間內對地球大氣開展研究,並提供太陽紫外和可見光波段通量的重要信息。2005年12月衛星壽終正寢正式退役,並於2011年9月份墜落地球。
美國UARS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