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8日消息,據英國媒體報道,歐洲空間局(ESA)正在實施其雄心勃勃的“羅塞塔”(Rosetta)探測計劃。此前人們說這項探測任務將成為這個10年內最偉大的探測計劃之一,但現在看來它或許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探測計劃之一。
這就意味著這就像是有兩顆彗星互相碰撞在一起,這對於羅塞塔飛船未來將要執行的任務來說,既是福也是禍。
根據BBC的說法,目前科學家們還尚不清楚這顆彗星緣何會形成這種形態的彗核。這可能意味著它曾經在過去的某一時刻發生了彗核分解並形成了兩個獨立部分,或者也可能是兩個不同的天體,在緩慢的相互接近中形成了一個整體。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這一問題會讓ESA的工程師們感到非常棘手。
首先面臨的挑戰將是為今年11月份進行的彗核表面著陸制定著陸計劃。這也將是人類首次嘗試在一顆彗星上著陸一艘探測器——然而現在又突然臨時多出來一項工作,那就是確定到底要選在哪一個部分上著陸。但不管如何,羅塞塔目前正全力準備迎接今年8月6日將要進行的彗星軌道切入。
入軌之後,探測器的高度將會逐漸被降低到19英里(約合30公里)左右。當然這必須要等到確認了彗星的重力場之後。考慮到彗核的奇特形態,重力場的情況可能會相當複雜。
美國行星學會的艾米麗·拉達瓦拉(Emily Lakdawalla)報道稱,最新的觀測顯示這顆彗星彗核部分的大小大約為2.2*2.5英里(3.5*4公里)。
不過,根據“菲萊”著陸器(Philae)導航員埃裡克·朱拉多(Eric Jurado)的說法,他認為圍繞這樣一顆天體運行,其複雜程度也並不會比圍繞一個不規則的球體運行高出多少。
但他也指出:要想讓菲萊探測器順利著陸在這一彗核上面則將要困難的多,因此必須仔細選擇著陸地點。
在與記者交流時,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們,以及負責分析羅塞塔數據的項目組部分成員表示:這顆彗星看上去的確是由兩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
科學家表示:“一方面這是預料之外的情況,因為此前從地面上進行的觀測結果從未發現它實際上竟然包括了兩個部分。這一點也恰恰反映了像羅塞塔這樣的探測器的重要意義。
但從另一方面看,在此前被探測器觀測過的全部5顆彗星中,有3顆實際上都是由類似的兩個部分組成的,因此或許這樣的情況在彗星中可能是相當常見的現象。”他們說:“我們現在需要找出這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是由於彗星的形成過程造成的嗎?還是這是彗星在形成之後不斷演化的結果?”
不過幸運的是,羅塞塔飛船將會指引我們找到答案。科學家們相信這些彗星都來自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在這一區域中雙星的比例很高,根據觀測估計這裡高達30%的天體都是雙星系統。
因此,有可能這顆彗星便是從柯伊伯帶流落出來的這類天體。而至於著陸的問題,科學家們則將其視作為整個項目帶來更多有趣東西的好機會——為了保證科學產出最大化,我們應該在何處選定著陸點?事實上從技術上來說,情況並不會發生多大的變化,在一個彗核上著陸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羅塞塔此前已經開啟反衝發動機,將自己的飛行速度幾乎降低2/3,以便讓彗星的引力場得以捕獲自己。
類似這樣的減速機動在羅塞塔抵達與彗星之間距離小於100公里之內的位置範圍之前將會進行4次,屆時兩者交會的地點大約將是在火星軌道外側。而最後的彗星軌道切入則還將需要借助另外兩次更加精確的變軌操作。
這顆探測器於10年前發射升空,經過長期飛行之後將與彗星實現交會,並於今年11月份在彗核上釋放一顆名為“菲萊”的小型著陸器。如果取得成功,那麼菲萊將成為人類首顆著陸彗核表面的探測器。
這顆彗星的核部長約2.5英里(4公里),圍繞太陽公轉的週期約為6.5年。一旦趕上彗星,羅塞塔飛船將會跟隨彗星一同圍繞太陽運行,並在此過程中對這顆彗星進行詳細考察。
在此過程中,飛船的速度將會大大下降,從而保持自身軌道。相對彗星來說,飛船的速度就跟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
隨著彗星越來越接近太陽,它面向太陽的一側將會開始融化。即便現在這顆彗星距離太陽至少還有大約3.7億英里(6億公里),但其地表已經開始升溫,冰雪物質開始氣化並揮發離開彗核。隨著氣體揮發,它們也會帶起一些細小的塵埃顆粒進入太空並逐漸擴散,在彗核周圍形成所謂彗發。
隨著彗星距離太陽越發靠近,彗核活動的逐漸活躍,這種冰雪物質的融化還將繼續進行,而來自太陽風的壓力則會導致彗尾部分物質的丟失。這將讓羅塞塔飛船獲得千載良機,對彗星的噴發及成分組成進行詳細考察。
羅塞塔飛船與這顆彗星將在2015年8月份抵達距離地球最近的點,屆時它們將運行在地球軌道與火星軌道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