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最殘忍母親:狠心吃自己親骨肉

  在動物世界,很多母親表現出殘忍和可怕的一面,似乎無法與“偉大”二字聯繫在一起。小編對動物世界的“差”母親進行了盤點,包括黑鷹、野兔、埋葬蟲和大熊貓在內“不稱職”的母親紛紛榜上有名。

  1.埋葬蟲媽媽:吃掉親生骨肉

  埋葬蟲媽媽絕對是動物世界“壞媽媽”的典範,在一場致命的“搶座位”遊戲中,它們會殘忍地吃掉自己的親生骨肉。通常情況下,埋葬蟲幼蟲會爬進爸爸媽媽埋葬的死老鼠體內。母親會用反芻的方式餵食孩子老鼠肉。

  加拿大溫尼伯大學生物學家、《家族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Families)一書作者斯科特·福布斯表示:“幼蟲來回擺動身體,乞求媽媽餵食。

  先搶到‘座位’的幼蟲得到食物,後的不幸兒只能苦苦乞求,在沒有食物可分之後,埋葬蟲媽媽便殘忍地吃掉自己的親生骨肉。”

埋葬蟲媽媽:吃掉親生骨肉

  埋葬蟲媽媽要在幼蟲中間做出選擇,幸運的可以得到食物,不幸的便被自己吃掉。通常情況下,埋葬蟲繁育的幼蟲數量超過老鼠肉所能滿足的數量。這種吃掉親骨肉的策略能夠提高幼蟲的整體存活率,是一種不得已的做法。

  2.大熊貓媽媽:只生不養

  大熊貓也是動物世界的差母親之一,它們有時會孕育兩個寶寶,但極少全部撫養。福布斯說:“大熊貓在媒體報道中的形象極佳,但它們也是不稱職的媽媽。”

  它們的第二個孩子無依無靠,體型只有一塊黃油那麼大,通常被棄之荒野,任由其自生自滅。

  “受寵”的長子一天天長大,耗費了母親大部分精力,每天都要吃大量竹子。福布斯說,在徹底斷奶前的八九個月,大熊貓媽媽可能無法同時餵飽兩個孩子。

大熊貓媽媽:只生不養

  “把精力放在長子身上而不是兩個孩子兼顧可能是一種更合理的做法。這就像在投入大量資源前控制產品質量一樣。”

  3.倉鼠媽媽:吃掉親骨肉

  儘管長得惹人喜愛,倉鼠媽媽也會殘忍地吃掉親生骨肉。福布斯認為倉鼠媽媽需要採取這種殘忍的方式,將幼仔數量控制在自己撫養能力之內。

倉鼠媽媽:吃掉親骨肉

  他說:“它們不知道能找到多少食物。它們需要控制幼仔數量,淘汰掉存在發育缺陷的孩子,同時確保其他孩子能夠在食物短缺情況下存活下來。”

  4.黑鷹媽媽:眼見骨肉相殘

  黑鷹媽媽不會阻止孩子間的爭鬥,儘管這種鬥爭往往導致喪命的慘劇發生。福布斯指出,黑鷹巢穴內會爆發“暴力衝突”,父母只會袖手旁觀,任由年長的孩子殺死弟弟妹妹。

  他說:“這與親手殺死親骨肉沒什麼分別,長子與母親合作,導演了這一幕,母親也很願望看著這一切發生。”

黑鷹媽媽:眼見骨肉相殘

  這種骨肉相殘看似殘忍,但在很多鳥類身上均較為常見。幼仔間的爭鬥可能幫助食物資源實現合理分配,確保身體健壯的孩子存活下來。黑鷹媽媽關注的並不是某一個孩子,而是整個家庭的繁衍生息。

  5.Hooded Grebe媽媽:偏向老大

  由於拋棄親骨肉的行為,Hooded Grebe媽媽也是動物世界的差媽媽之一。Hooded Grebe媽媽使用腐爛的植物建造漂浮的巢穴,與“老公”一起孵化兩枚蛋直到其中一個孩子出生。

  福布斯說:“一旦長子出生,Hooded Grebe媽媽父母便帶著它離開巢穴,任由幼子自生自滅。它們只把精力放在長子身上。”

Hooded Grebe媽媽:偏向老大

  Hooded Grebe媽媽這麼做就是為了保險起見,即使長子出問題,至少也有一個孩子存活下來。福布斯說:“大型捕食性鳥類往往採用這種方式。”

  6.長尾南蜥媽媽:自私的悲觀主義者?

  如果長尾南蜥媽媽產了一窩蛋並且周圍有很多捕食者,它們會在孩子孵化前將蛋吃掉。福布斯表示,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一種做法,它們要用這種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確保能夠進行下一次繁殖。

長尾南蜥媽媽:自私的悲觀主義者?

  他說:“長尾南蜥媽媽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捕食者的存在讓它的孩子沒有任何活下去的可能,它只能選擇吃掉蛋,實現營養的再循環。”

  7.野兔媽媽:拋棄骨肉

  孩子出生後,野兔媽媽便將它們拋棄在窩裡,在初的25天,它們每天只在窩裡呆大約2分鐘,給孩子餵食。

  在此之後,年幼的孩子就必須自食其力。兔子肉味道鮮美,捕食者尤其喜歡吃小兔子肉。

野兔媽媽:拋棄骨肉

  為了保護孩子,野兔媽媽將它們藏在地下隱秘的兔子窩,讓它們能夠存活下來。雖然照顧孩子的時間十分有限,但卻能夠提高它們的存活率。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