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洲板塊的交界區域的地質環境尤為脆弱,被認為是地震危險區。尼泊爾就地處這種危險地帶,上週六該國遭遇地震重創,人們至今不能完全統計出具體的死亡人數和造成的財產損失規模。
全球共分7大洲。各洲板塊的交界地區是發生地震的高危地區。當兩個板塊相互碰撞,可能會發生地震。尼泊爾位處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匯區。上週六,這兩個板塊相撞引發了尼泊爾的強震。全球地震頻發地區都在哪些國家呢?
各大洲板塊的交界區域的地質環境尤為脆弱,被認為是地震危險區
1. 尼泊爾,巴克塔布
上週六,一場7.8強震摧毀了加德滿都市(Kathmandu)的大部分地區,超過3700人死亡。緊張的援救工作繼續進行:距離加德滿都市不遠的巴克塔布市(Bhaktapur),尼泊爾士兵正挖開廢墟營救傷者和遇難者的屍體。
尼泊爾
在加德滿都谷地有7處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古跡。圖中便是其中之一:斯瓦揚布納特佛寺(Swayambhunath,俗稱“猴廟”)。
對尼泊爾人來說,這些古跡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宗教價值,此外這些建築也是尼泊爾著名的旅遊景點。哪些建築被毀,受到損害的程度如何目前人們還沒有掌握到確切的信息。廢墟內仍有民眾沒有被救出,一些救援人員徒手進行挖掘。
2. 日本,福島
距尼泊爾5000公里之外的日本也遭遇過地震重創。2011年3月11日,一場地震引發了核洩漏危機。這是日本史上最嚴重的大災害,超過1.8萬人死亡。地震引發海嘯,損害了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
2013年福島核電站又重新投入使用。日本被普遍認為是防震方面的專家。城市中座座摩天大樓都擁有特殊的防震地基,發生地震的時候這些“抗震樓”築會搖擺減震,吸收衝力。
日本,福島
3.印度洋,安達曼海
印度安達曼海的這組島嶼距離印澳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斷層帶不遠。因為板塊之間的相互衝撞,這裡常常發生海嘯和地震。
2004年12月26日,蘇門答臘島海域發生地震,引起高達20米的海嘯。總共導致23萬人喪生。在 印度尼西亞、泰國和斯里蘭卡、整片整片的海岸線被摧毀。
印度洋,安達曼海
4. 意大利, 拉奎拉
歐洲範圍內也存在地震高危區。2009年,發生在意大利拉奎拉(L'Aquila)的一場地震奪取了逾300人的生命。數千人淪為無家可歸者。
7名科學家隨後因"做出錯誤預測"被判入獄6年。這個判決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人們目前掌握的技術不足預測地震的發生。
意大利, 拉奎拉
5.美國,舊金山
金門大橋是舊金山的標誌性建築。不過這座大橋或將面臨地震考驗。根據專家的預測,舊金山可能在近期發生自1906年以來最嚴重地震。
1906年的那場大地震幾乎使舊金山毀於一旦,雪上加霜的是,這場地震引發了嚴重火災。超過300人死亡,是美國遭遇的最嚴重自然災害事件之一。
美國,舊金山
6.智利,瓦爾迪維亞
智利南部的瓦爾迪維亞(Valdivia)絲毫看不到大地震的危險。不過潛在的危險是存在的:智利海岸位於納斯卡和南美洲板塊的交界處,是地震高發區,而地震會引發海嘯。
1960年智利發生9.5級大地震,是觀測史上記錄到規模最大的地震。這場災難毀壞了治理的大部分基礎設施,近1700人死亡,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智利最近一次發生的大型地震是在2010年。有研究人員表示,下次大地震將發生在智利北部地區。
智利,瓦爾迪維亞
7.中國,雲南
雲南風景秀麗,景色迷人。錯落有致的梯田獨具風韻,吸引了大批遊客來參觀。不過雲南也是地震頻發地區。這個省份位於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的北部分界線。
2014年8月雲南發生6.5級強震,根據多家媒體的報道,這場災害造成逾400人死亡。超過10萬人無家可歸。中國多個地區都發生過強烈地震。2008年四川發生汶川地震,超過7萬人喪生。
中國,雲南
